绵阳这些清静的寺庙 晨钟暮鼓的悠远中 感受尘世少有的自在与闲散
作为编辑部第一“佛系少女”
最近,小编把壁纸换成了这个
你别说,看看这张图还真的有一种“看透尘世”的feel
先来给没跟上潮流的你科普一下
What is 佛系?
“佛系,顾名思义,
代表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一切随缘 ”为精神指导的生活态度
——LOVE & PEACE。”
自从“佛系”一词横空出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自诩为“佛系青年”
从之前的佛系三连
总觉得心脏莫名其妙“中了一箭”
是当代真佛系青年没错了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佛系青年
小编今天就推荐你去
绵阳这些清静的寺庙
在晨钟暮鼓的悠远中
感受尘世少有的自在与闲散…
平武 · 报恩寺
文化活化石
平武报恩寺坐落于平武县老县城,是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大悲殿内高达八米许的千手观音,正身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身后有1004只手,千姿百态,美丽壮观。
周边景点:蜀汉江油关、王朗自然保护区、明代西城门、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出行线路:可乘直达班车去平武县城,在客运中心下车就可看见报恩寺了。
梓潼 · 七曲山大庙
古柏林里悟禅意
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数以万计的学子都在父母家长的陪同下来此参拜,祈求高考顺利!
七曲山大庙位于七曲山风景区内,古柏参天,阳光斑驳下,红墙绿影相映成趣。
周边景点:古柏林、两弹城、长卿山
交通线路:绵阳—梓潼县城—七曲山风景区;县城汽车中心站1路车直达七曲山大庙
安州 · 飞鸣禅院
百浴众生,陶冶心志
飞鸣禅院建于唐代时期,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唐武宗李炎为高僧宣鉴禅师所建。宋代改释为道,更名为祥符观,明代再次将其更名为玉虚观。到明朝正德年间,被大火焚毁,直至嘉靖到清朝才相继修复完善,至今香火鼎盛。
飞鸣禅院殿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为安州的古刹之一。这里的佛事活动与庙会结合紧密,一年四季香火旺盛。
周边景点:罗佛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千佛山、白水湖
出行线路:绵阳城区——九州大道——辽安大道——江秀路——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全程约38公里)
涪城 · 圣水寺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绵阳圣水寺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圣水寺规模宏伟,地势开阔,布局协调,颇具大丛林气象。主体建筑群具有北传佛教汉地寺庙古朴庄严宏大精湛的风格,又与江南园林优雅清新、美轮美奂的特色和谐相统一。
绵阳圣水寺位于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据《绵阳县志》记载,寺内古有摩崖题刻《圣水龙湫记》,记中称:名山陵西崖,壁下有龙渊焉,祷雨辄应。
图片来源:冷水泡茶
周边景点:西山公园
公交线路:乘坐23路,27路,33路,38路,73路,7路,8路,夜36路,夜8路公交线路。
游仙 · 碧水寺
典雅的盛唐遗风
碧水寺位于绵阳城区涪江东岸,始建于唐代,唐宋时期曾称水阁院,碧水寺寺中有寺,园中有园,楼台亭轩各具风姿。从城区望去,绵延於龟山脚下、涪江之滨的建筑群依山造势,错落有致。碧水寺主体建筑飞檐翘角,上指蓝天,下连碧波。古树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园林古迹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艺术画廊。
古朴典雅的门庭上,悬挂著冯其庸先生书画的「碧水寺」匾额。沿石阶而下,从曲折的林荫道来...
周边景点:越王楼、富乐山、绵阳科技馆
公交线路:市内乘坐53路、58路可到达
佛系是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佛系是一种旷达的自然心态
不代表消极不思进取
接受属于你的,不强求不属于你的
活得自得而已
来源:绵阳旅游
原标题:来场说走就走的“佛系旅游”,逛逛绵阳的佛系景点,心静自然凉~
声明:刊载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所有,内容真实性自负,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成都香火旺盛的寺院—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北郊公里处的新都区,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寺院之一。此寺相传建于东汉,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史料不全难以断论。同时在北京和黑龙江同样有寺庙命名为宝光寺。宝光寺因其规模宏大而且香火旺盛也是成都著名景点之一。
宝光寺座落在从成都北面,从成都出发,大约半小时的路程,目前可以乘地铁3号线,也可以乘快速公交前往,往返成都十分方便。到了新都随便一问便可知道,来到宝光寺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为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式的建筑,建筑规模还是很宏大的。里面有着大量的珍贵藏经,虔诚信仰的僧人,是四川的著名禅寺,也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的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来宝光寺游玩还可以随带游宝光寺的近邻桂湖。这里有四川人最喜欢的茶座,品一茗香茶望来来往往的游客,识人间百态人生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吓得屁颠屁颠地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
宝光寺最有名的建筑应该是罗汉堂。据说,文革期间,曾经有“革命小将”们要来“破四旧”,砸毁罗汉堂。后来是中央下令派驻军队,在门口架起机枪,才让罗汉堂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