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驴友经验 >青岛天主教堂的历史(哈尔滨现存有多少个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的历史(哈尔滨现存有多少个教堂)

2023-02-05 10:59:05

风雨88年 打开圣弥厄尔教堂,就是打开东西方文明融汇的钥匙

风雨88年 打开圣弥厄尔教堂,就是打开东西方文明融汇的钥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教,成为中国天主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利玛窦在布道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随着传教士们的到访远播西方。

在青岛市市南区繁华的中山路东侧的浙江路北端浙江路15号的高岗上,也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天主教堂,它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曾因管理过它的主教在此地擢升为中国乃至远东的第一位枢机大主教而享誉全球,这也是中国天主教史册上辉煌的一页。在浩荡的时代风云里,当很多辉煌一时的建筑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时,这座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严格说,这座天主教堂有缺憾,当年修建的时候因为资金短缺,所以一切从简,未臻完美,但它之所以不同凡响,成为中外驰名的观光圣地,妙就妙在它是东西方文明融汇的典范,是一座可以屹立百年甚至千年的不朽城市标记。


这是一座传奇的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圣弥厄尔是《圣经》中记载的一位总领天神,他与魔鬼首领战斗,打败了魔鬼,保护了人类。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每建立一处教堂,就要确立一名教会历史上的圣人作为主保,这位主保圣人的名字也就是这座教堂的名称。


这是一座醒目的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占地面积2470平方米,东西长80米,整个建筑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形,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高大的双塔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青岛的最高建筑,教堂外观简洁大方,没有繁琐的线条、雕像、神龛等装饰物,顶部竖立着的高大十字架,已成为教堂的象征。


这是一座爱心的教堂

旧时青岛天主教堂影响力很大,有很多产业。教堂东边是圣言会馆和教会办的明德男子小学(今德县路小学),西边是设有修女院和欧美女子学校的圣神修道院。教堂后边是教会办的圣功女子中学(今青岛七中),旁边还有教会医院、印刷厂。教堂在“二战”期间承担救济贫寒和伤病员的社会工作,教会的“玛利亚修女”还抚养受虐待的幼女。


这是一座庄严的教堂

站在中山路上仰视的时候,天主教堂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教堂两侧耸立的两座座灯塔内悬有4口大钟,钟乐鸣奏时,声传数里之外。教堂中心大堂的窗户是以圣经故事为背景绘制的彩色玻璃,祭台穹顶有大幅的圣像壁画, 每当柔和的阳光从色彩鲜艳的玻璃窗外照射进来,为教堂渲染出神圣的气息。


这是一座浪漫的教堂

走在青岛的老城区,你很多时候一抬眼就能看见它。教堂门口几乎每天都有拍婚纱照的新人。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人们对于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在教堂门口彼此交换着海誓山盟的誓言,会有一种十分圣洁的感觉。


图片来源:刘明元、王华

哈尔滨竟有这么多教堂?小众旅游爱好者必备!

哈尔滨竟有这么多教堂?小众旅游爱好者必备!

哈尔滨市内大大小小的教堂共有二十余座,其中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最值得建筑和历史爱好者在旅途中一看的有:

哈尔滨城市名片-圣索菲亚教堂,建于1907年,拜占庭式建筑,曾为东正教堂,现教堂内部作为城市建筑艺术博物馆,用老照片展示着哈尔滨从小渔村一步步发展成大都市的演变过程。

圣索菲亚教堂

道里区通江街上地犹太老会堂,由犹太移民建于1909年,现已改造为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承办各类室内乐团演出和中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通江街犹太老会堂

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又称乌克兰教堂,建于1902年,拜占庭式建筑,是目前哈尔滨市内唯一一座用于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教堂。

东大直街圣母守护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又称士课街教堂,建于1935年,巴洛克式建筑,原为东正教堂,1980年后改为天主教堂。

东大直街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哈尔滨德国路德会教堂,由德国移民建于1916年,哥特式建筑,现为哈尔滨市主要的基督教堂之一。

东大直街德国路德会教堂

哈尔滨鞑靼清真寺,又名土耳其清真寺,建于1906年,兼有拜占庭与阿拉伯传统风格。

通江街鞑靼清真寺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自驾游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