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分享 >东宁未开发的日军要塞(参观东宁要塞观后感)

东宁未开发的日军要塞(参观东宁要塞观后感)

2022-10-31 19:01:41

最早接触绥芬河:探访东宁要塞(4)日军遗迹遍布河山

最早接触绥芬河:探访东宁要塞(4)日军遗迹遍布河山

日军前后在东宁驻扎十二年之久,有三个师团,一个国境守 备队,及两个面向吉林的联队,最多时十三万人,兵种有步兵、骑兵、坦克兵、装甲兵、通信兵、航空兵、舟桥兵、高炮兵,服务性设施有陆军医院、军马医院、被 服厂、兵工厂。这样长期、复杂的活动,留下了大量残迹。从大型要塞、公路、铁路、飞机场,到军火地雷刺刀衣物地图。进入东宁县,就如进入了战争博物馆。
东 宁县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辖6镇102个行政村,几乎举手投足,角角落落,都是二战的影子。碉堡、岗楼、水泥弹药库随处可见。目前东宁县有30多个保 存完好被当地政府改作他用的原日军军火仓库,如八里坪村已改为粮食仓库的25个,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仍然保温防潮,钢筋水泥四壁、地面完好无损。
早 在1990年代,东宁就是中国的公路先进县。别的县只有一条公路时,东宁已经乡乡通公路了——原因很简单,东宁到处是日军修筑的永备军事公路。这种砂石 路,保存的非常好。东宁每道河流上,都有日军修筑的钢筋水泥桥梁,尽管战争结束五十年,这些几乎没有维护的桥梁仍在使用——这些桥是以通行坦克的标准做 的。用当地百姓话说,比现在的桥结实得多。大型交通设施,也有弃置的,比如十处飞机场。东宁县城有新旧城之分。旧城,完全是水泥路面,看得出规划整齐,今 天可能有些落后,但五十年前,极可能是亚洲最先进的县城。
日 本侵略者留下的石碑就发现了11处。这些碑不仅是为死亡的侵略官兵修的,在东宁绥阳二段林场原日寇战车驻地发现了“战车碑”。在大肚川镇新城子沟村原日寇 军马医院遗址发现了为军马立的高达5米的墓碑,魏碑体的“马魂碑”三个大字极漂亮,落款是“陆军中将沼西多稼藏”。这样一个对自己的马都极有感情、书法可 称艺术品的人,却是双手染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沼西多稼藏曾任第二十二师团长。而这个师团,曾驻东宁。
1999 年6月8日上午10时,采访车在大雨中驶过泥泞的乡间土路赶到东宁镇民主村。几经打听,又在农田里趁着阵雨的间隙跋涉了半小时,终于找到了一处已倒伏的 “忠魂碑”。这里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炮兵驻地,据东宁要塞调查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碑是为24名日军炮兵官兵立的。
我 还有幸看到当地文物人员收集的300余件侵华日军遗留物资。这批文物中包括枪械、战刀、炮弹等武器,大衣、饭盒、牙刷等生活用品,以及炊具、衣柜等。从要 塞里还找到了当时很奢侈的照相机、留声机。一支近一米长的铁烙铁令人心悸——这个专门用来摧残被捕者的刑具现在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看到。据东宁县文物管理所 原所长马书学介绍,一块正反两面都写有“伊藤五郎”字样的铁皮牌比较有研究价值,他分析这个粗糙的有孔可以挂在墙上的10厘米长铁牌是日军士兵值勤时的名 牌。
  
所 有文物中,最有价值的是各种档案。建国后,东宁县武装部成立时将自己的弹药库设在一处日军遗留的工事中,当时将一批包括一只铁卷柜在内的杂物堆到了一边。 1998年7月,东宁县武装部清理这个仓库,在这只50多年没打开的铁卷柜中发现了侵华日军遗留的31.5幅军事地图,这一消息迅速被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 播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而东宁要塞的全部发掘,也由此开始。
当地百姓传说,战争结束时日本侵略者曾在地下掩埋过战车。东宁文物所原所长马书学分析,随着考察工作的逐步深入,有望找到从未发现过的秘密要塞和军用仓库,里面的遗留物资可能很丰富。
日军曾经在东宁开辟慰安所,也就是万恶的慰安妇项目。多年前,我曾经探望过健在的慰安妇,后继的血火东宁系列中将有专文。东宁的二战遗留,不仅仅有旅游和文物价值,战争遗留军火还在继续伤害当地百姓,这方面也将有专文介绍。

牡丹江游记之五:前往东宁要塞

牡丹江游记之五:前往东宁要塞

在景区大门前留影

牡丹江游记之五:前往东宁要塞

作者:王建华

10月7日的天气比较暖和,最高温度达20度左右。天上飘起了浮云,有一点薄雾。当地有生活经验的人说,这种气候预示着要变天,假期以来连续多日晴好天气恐怕不会再继续了,未来几天可能要下雨雪了。时值农忙时节,庄稼地里大片的成熟水稻和玉米尚未收割,农民们在抢着秋收,那些黄澄澄的稻子和玉米如果被雨雪覆盖了,一年的辛苦心血将会付之东流。

温暖的天气适宜出游。这一天上午,我去东宁市境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宁要塞参观。去东宁交通非常方便,沿着绥(芬河)满(洲里)高速一直向东前行。已是国庆长假后期,要是在关内高速公路上,随着长假返程人员和车辆的增加,路上会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可是在绥满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很少,三五分钟才遇见一辆车的现象并不鲜见。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且越是向东,越接近中俄边境才导致的这种现象。

我们的车子驶出绥满高速,进入东宁市境内,山势变得险峻起来,如画的风景也渐次在我们眼前呈现。公路两侧山脉巍峨宽广,连绵不绝;山险峰峭,沟壑纵横;森林密集,古树参天。山上的红松、赤松、落叶松、樟子松等各种野生植物和花草,形成天然的森林植被,郁郁葱葱,婆娑多姿。在中秋季节里,这些植物叶子红一片、黄一片,紫一块,绿一块,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五色斑澜,穿行在如此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间,有一种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让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此景只应东宁有”的感叹。

经过东宁城区,从城区建筑就能看出这是一座边境城市,欧式风格十分显著。穿过城区继续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临近时刻,打开车窗,一股稻花香味飘进车里,转头朝车窗外望 去,眼前是大片的水稻田,有的已经收割完毕,有的正在收割。邻近稻田的远处有一坐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山顶平坦,叫勋山,这里就是我们此行要看的东宁要塞群勋山遗迹所在地。

东宁要塞是1934年至1939年,日本关东军为防御和进攻前苏联,在我国东北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修筑的一系列军事要塞之一,要塞最前沿与俄罗斯直线距离不到0.5公里。它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曾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作为战略要地,侵华日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兵力。据《东宁县志》记载,1941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宁县驻扎有3个师团、1个独立旅、1个国境守备队,总兵力达到13万人,而当时该县人口还不到3.5万人。

东宁要塞建筑规模之大、耗时之久、劳工之惨、工事之坚固令人震惊。从1934年起,日军强征大量中国劳工和强迫大批战俘修筑东宁要塞,主体工程历时三年,至1937年基本结束,其他工程的修筑则一直延续到1945年。东宁境内几乎山山皆空,大都被日军修筑为坚固的永备工事。据有关资料和调查,修建东宁要塞群其间,日军骗招、强征中国战俘和劳工17万人,其中修筑要塞核心工事的劳工,大部分被日军集体屠杀。施工期间,由于条件恶劣、工作强度大,很多人被折磨至死。更残忍的是日军为了保守秘密,在要塞完工后将剩余劳工全部杀害,多数遗体尚未发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东宁要塞工事有多坚固有一个战例可以证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宣布投降后,由于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日军的仓慌逃窜,日军的通讯全部中断,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苏军进攻猛烈轰炸,东宁满山都是一米见方的水泥块,许多工事被炸塌了,但仍然对拒守在要塞内的日军无可奈何,无法取得完全彻底胜利。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完全放弃抵抗。900余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但是,勋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斗,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立即报告了苏军,苏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天上炸,地上轰,到8月30日战斗结束。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所以,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

作为东宁要塞集群,大部分还没有开放,目前仅仅开放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勋山要塞供游客参观,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勋山要塞在东宁要塞群中属于中等规模的要塞,占地5公顷,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要塞分上、中、下三层,建有指挥所、医疗所、贮备仓库、弹药库、电机房、火力发射点等设施,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总面积约为956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5米,南北宽225米,各种作战、防护、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勋山要塞遗址处于比较偏僻位置,不通公交车。来这里参观的人都是自己开着车来的散客,没有看到旅游团队。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广场,广场建有兵器园、东宁抗联英雄园、劳工殉难纪念碑、侵华日军罪证碑园、苏军烈士纪念碑、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等,每一处设施都配有简要文字说明,让参观者一目了然。我侧重看了要塞遗址和博物馆。

在遗址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刻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为东宁要塞的题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从这里进去,或攀登、或乘车进入要塞参观。我们是乘车行进了很长一段距离到达山顶,由上而下参观的。山上树林茂密,由于天气温暖,小虫子特别多,成群乱飞,有一种小瓢虫还蜇人,令游人难以长时间在山上停留。我们由一个洞口进入要塞内参观。进入坑道之后,光线暗淡,阴冷潮湿,阴森恐怖,不时有发霉的味道扑鼻而来。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坑道纵横交错,上下连通,最深处可达地表15米。坑道有的已被复防护,有的裸岩尚未被复;地面有25厘米宽排水槽,主坑道的两端点设有三层的防化隔离门。在第一炮位口处有一条20米长的运送炮弹的铁轨。有一处最大房间约300平方米,顶部是用水泥方砖砌筑拱形顶,侧墙、地面为水泥,高3.2米,宽5米,长约60米。这些工事构筑于七八十年前,当时没有工程机械,是日军逼迫成千上万中国劳工手持钢钎、铁锤,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锤凿出来的,修筑这些工事的劳工受尽日军虐待,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死于非命,可以说这些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尸骨堆砌起来的!

从要塞下山,来到博物馆参观。馆内陈列有“侵华日军亚洲最大军事要塞”、“日军侵华罪证”、“抗日斗争在东宁”、“最后一战”、“和平友好往来”等五个部分,以大量的实物和照片向人们揭示了当年日军的罪行。这里是最直观、最生动的具有警示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美不胜收的风景

美不胜收的风景

景区广场鸟瞰

在抗联英雄园留影

抗联英雄园四周的雕塑

抗联英雄园四周的雕塑

抗联英雄园四周的雕塑

兵器园

兵器园

兵器园

抗日英雄纪念碑

侵华日军罪证碑园

要塞入口处“勿忘国耻 强我中华”八个字由张万年书写

要塞洞口

我在坑道口留影

我在坑道口外留影,远方山包属于俄罗斯境内

中俄友好和平林

石碑刻上“中俄友好和平林”

当年劳工住宿地

日军饲养狼狗的地方,日军用死去的劳工喂狼狗

出口碉堡

坑道

坑道

碉堡

坑道

坑道

坑道房间

坑道

坑道

运送弹药的轨道

要塞外景

进入博物馆参观留影,以下照片为在博物馆内拍摄

博物馆大厅雕塑

亚洲最大的要塞群

日军递交投降书照片

侵华日军物品

侵华日军武器

苏军攻克要塞

苏军攻克要塞,日军投降

苏军攻克要塞

日军医院

日军电报室

日军在碉堡内

劳工坟墓内的遗骨

劳工坟墓内的遗骨

在东宁要塞参观了两个小时左右离开,顺便来到东宁口岸看看,这是我国距俄海参崴最近的一级陆路口岸。

在东宁市区拍摄的街道路牌,上面印制中俄两国文字,凸显边境城市特色。据说东宁市的宾馆、酒店工作人员都会说流利的俄语。

东宁市区欧式建筑

东宁市区欧式建筑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自驾游联盟